第131页

作品:《这位公子你别下毒[重生]

    赫连淳锋抱着赫连澜往外走,赫连澜却是不愿意,开始在他怀中扭动着身子:“清,清清!”
    “怎么了?”赫连淳锋停下步子,低头询问道。
    “要,要……”赫连澜似乎是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些着急地用小手捏着赫连淳锋的衣襟,过了好一会儿才又道,“看!”
    赫连淳锋皱着眉,一时有些难以理解,倒是一旁顾着赫连清的华白苏转头问:“澜儿想看着清儿?”
    赫连澜闻言立刻点头,手舞足蹈道:“看!看!”
    华白苏便笑,担心赫连清之余,心中亦有欣慰,至少现在他们明白赫连澜并非不会说话,只是不太愿意开口罢了,他甚至比一般的孩子要聪明许多,小小年纪已经知道关心弟弟。
    赫连淳锋稍一犹豫,便不再向外走,而是抱着赫连澜找了张椅子在离赫连清稍远之处坐下,又让奶娘取了毯子给他披上:“那我们在这看着清儿。”
    赫连澜这才又乖乖趴回赫连淳锋怀中。
    太医没一会儿也到了,替赫连清诊断过后确认他是患了风寒,赫连清还小,哪怕是风寒,太医们也丝毫不敢轻忽,开了方子让人立刻去煎药,又拿帕子替他降温,配合按摩,舒缓他的不适。
    一旁赫连澜撑不住在赫连淳锋怀中睡了过去,赫连淳锋便将他抱回小床上盖好,一屋子的人仍守着赫连清。
    太医劝了几句,无论是赫连淳锋还是华白苏都没有丝毫要回去休息的意思,太医便也只能作罢。
    两人虽贵为皇上、皇后,但面对孩子时,也只是最平凡的父母,会担忧,会害怕,亦会为了孩子学会说话、走路而感到欣喜。
    奶娘在照顾赫连清之余,偷偷瞄了一眼靠在一块儿的两人,不禁在心中感叹,都说“最是无情帝王家”,可帝王却也未必全是无情之人。
    天色快亮时,赫连清身上的热意开始慢慢退了下去,无论赫连淳锋、华白苏,还是太医、奶娘,都松了口气。
    太医再次替赫连清诊脉后禀道:“近来天气转凉,二殿下这是受了寒,好在发现得及时,如今烧已经退下,之后再服三帖药,好好休息,便该能痊愈。”
    华白苏点点头,见天色不早,便让赫连淳锋先去早朝,自己继续留在屋中守着。
    没过一会儿,赫连清也醒了,他昨夜是在睡梦中直接发病的,自己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一觉醒来见着华白苏,还有些开心,伸手便喊:“爹爹,抱……”
    华白苏捏了捏他的鼻尖,无奈道:“你倒是睡得开心,难受也未醒来,要不是你皇兄发现,还不知道后果多严重。”
    赫连清歪了歪脑袋,不懂华白苏的意思,听到“皇兄”,倒是转头瞧了瞧,总算发现自己是躺在大床上,而赫连澜未与自己一块儿,便嘟了嘟嘴,不满道:“澜,澜澜!”
    “什么澜澜,你得喊皇兄。”华白苏纠正他。
    两人自出生便在一块儿,几乎是形影不离,此时找不到赫连澜,赫连清眼眶渐渐发红,拉着华白苏的袖口:“兄兄……”
    华白苏笑了一声,用棉衾将他包好抱了起来,走到小床旁:“你的皇兄在这呢,没丢。”
    赫连清这才安心,拿小手戳了戳小床的围栏:“澜澜,兄兄!”
    赫连澜这时也醒了,睁眼正对上赫连清的双眼,他先是一愣,确定赫连清已经无碍后,嘴角极为罕见地向上翘了翘。
    第97章 番外二 兄弟(下)
    待赫连清长大一些,俨然变成了赫连澜的小尾巴,无事时总爱跟在赫连澜身后“皇兄皇兄”地喊。
    赫连澜不爱说话,只偶尔给他回应,赫连清也不气馁,继续缠着他的皇兄。
    明明二人一般大,身长上也毫无差异,却总让人有一种赫连澜年长许多之感。
    随着他们长大,不再需要奶娘时时照看,按理本该早到了分房,甚至分宫苑的时候,但赫连清死活不愿,非要与赫连澜同榻休息。
    赫连淳锋与华白苏自然希望二人兄弟和睦,见赫连澜也并不排斥与赫连清同住,便由着他们继续黏在一块。
    ###
    当初成婚时赫连淳锋答应过要陪华白苏一道回冉郢,可惜他身为一国之君,忙于国务,一直抽不出空闲来。
    这一拖便是十年,澜儿与清儿也已经长大,赫连淳锋终于寻到个冉郢与苍川通商满十年的借口,在朝中提出要以国主的名义,出访冉郢。
    去往冉郢访问,算上来回路途及在冉郢都城停留的时日,意味着赫连淳锋至少有三四个月无法处理朝中事务。
    朝中依旧有不少大臣反对,但好在近年来赫连淳锋亲自提拔了一批官员,当初高中状元的李容参也已经在朝中任吏部侍郎,那几个反对的声音很快便被压了下去。
    最后赫连淳锋如愿,名正言顺地带着两个孩子去看华白苏生长的地方。
    苍川君主到访冉郢,这对两国而言都不是小事,在出发前,朝野上下便做了许多准备,连路线也全是经过众臣商议,早已经确定好的。
    赫连淳锋对他们商议的路线毫无异议,只是在随行人选上,指定了由胡鸿风及康奉率领禁卫军护卫。
    朝中都知道此二人乃是他的心腹,一直颇受重用,因此并无异议。
    赫连淳锋与华白苏成婚多年,但除去当年战争时,这却也是赫连淳锋第一次真正踏足冉郢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