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页

作品:《红楼之贵妃是个小花精

    元春心知,这也是她尘缘未了吧。
    这一年,元春经常宣召母亲王氏进宫,替她梳理经络。
    王氏坚持中年打坐,但是,她没有修炼武功,无法从凡武进入先天,不过身体比较强健。
    她生于富贵,嫁人之后也是一番风顺,最大的磨难就是憎恨自己不如妯娌诗才艳绝而已。
    故而,身体素质特别好,按照眼下的情况看,能够平安活成八十四以上的人瑞。
    对于父亲贾政,元春也曾经赐予溶洞里培育的灵参,黛玉将之当成主药,炼制成回春丹,荣府女眷贾母张氏王氏一直都服用这中改良版的灵植人参养荣丸。
    贾政这人仕途顺遂,一辈子不爱女色,不过喜欢附弄风雅,他的寿岁只怕还在王氏之上。
    倒是张氏与贾赦两人的寿岁有限。
    张氏年轻的时候过得不顺遂,生子的时候又吃过亏,心思又重,这几年已经开始生病,头发都白了。
    不过,七十八岁,已经是高龄了。
    贾赦的寿岁不高,怪不得旁人。
    他自己贪恋美色美酒,不喜欢修炼,还不喜欢保养,今年七十九,已经垂垂老朽。
    若非经常吃着黛玉供给的回春丸,只怕早就升仙了。
    元春这般想着,却没想到自己是个乌鸦嘴。
    三日后,贾代善开吊,宾朋满座,熙熙攘攘。
    贾代善一生功在社稷,水泽带领满朝文武以及王公大臣亲自上门祭奠。
    贾赦一辈子没这么露脸过,没想到父亲死了,他倒露脸了,一声悲鸣,三跪九叩谢恩之后,因为太过激动,竟然过去了。
    大家都在应酬陛下王公以及官员,看着贾赦长跪不起,都夸赞贾赦孝顺啊。
    贾瑚第一个发现父亲不妥,伸手搀扶,贾赦依然含着泪珠儿仙逝了。
    贾瑚当即磕头:“父亲,您这么走了,丢下满堂儿女如何是好啊?”
    贾琏贾琮以为父亲又在闹妖表功呢,没想到竟然死在灵堂上,齐齐变色。
    贾代善躲在栊翠观,再没想到,自己一场活丧变成真正的丧礼。
    贾赦七十九,也算是个喜丧。
    只是荣府当堂停了两口棺木,百官都在可怜贾赦,终于把父亲熬死了,可以做个国公爷了,结果,竟然跟着父亲一起死了。
    水泽写好的圣旨,让大外公灵前袭爵,以示恩宠。
    这一下子,礼部官员坐蜡了。
    这个公爵给谁,从来没有死人袭爵之说。
    论理,贾赦死了贾瑚袭爵,但是,贾瑚本来就是护国公。
    而且,贾代善有两个儿子,长子死了,这爵位应该轮到贾政。
    水泽心里只是叹息:我的大舅公也,你晚死一日,朕也不做难。
    这会子爵位按照礼制给大房吧,怕亲外公不高兴,更怕他母后不高兴。
    荣府二房贾政的爵位承恩公,却是一辈而终,不能承袭。
    贾珠只是武宁候。
    水泽作难了:这事儿有待商议。
    杜晴的大伯建议次子贾政袭爵。
    这种说法也有道理,父死子继,长子贾赦死了,贾政袭爵。
    这种说法有一部分人官员拥戴,礼法不错。
    但是,一部分官员觉得,这爵位应该长房继承,长房嫡长孙贾瑚可以袭爵。
    王子腾的门人也有在督察院礼部任职者,他们提出,贾瑚已经是护国公,未必身上担着两个爵位?
    既然是大房袭爵,大房不止一个儿子呢。
    贾琏贾琮都没有爵位,贾瑚一个人把好处都占了,好意思?
    因为荣府的爵位,百官倒是吵起来了。
    张大老爷丢弃沉默如金,提议说:“这是国事,也是荣府的家务,大房二房涉身其中,太后娘娘既是国母又是荣府出身,不如询问一下太后娘娘的意见。”
    这话让王氏眼睛雪亮:贾珠有武宁候,这个爵位可以给宝玉啊。
    元春人在宫中坐,一个烫手山芋丢她手里。
    元春一听是张大老爷的手法,御笔写下懿旨:本宫水家妇,不管娘家事。
    一个烫手山芋丢给贾瑚与贾珠。
    贾瑚贾珠都是聪明人,两个人又是科举出身,自然不会败坏斯文。
    贾瑚表示,愿意遵从父死子继,让二叔贾政袭爵。
    贾政呢,死了妈又死了爹,哥哥又死了,一哭之下晕厥了。
    二房轮到长子贾珠做主。
    贾珠当堂表示,按照礼制,长房袭爵,既然大伯死了,爵位由长房的堂兄继承。
    至于谁,他却不得罪人。
    贾瑚贾琏凤姐都跟他血脉至亲,他偏帮谁也不合适。
    百官准备看一出兄弟阋墙的大戏,结果大失所望。
    却有许多官员当场称赞荣府:果然是诗礼簪缨之家。
    这事儿其实还有个贾代善可以决定。
    水泽回宫,等待贾代善拿出决定再下圣旨。
    贾代善的意见,大房二房早就分家了,理当由大房袭爵。
    王氏闻讯气得仰倒,责怪贾珠乱说话。
    贾珠也只有苦笑。
    宝玉却直通通的批评王氏:“母亲,大哥哥的做法才是道理,您若是出头争夺,让大哥哥今后如何面对百官呢?得了这个爵位,也只好罢官了。”
    王氏这才罢了。
    贾瑚得了祖父的决断,一再揣摩,祖父说的是大房袭爵,却没说大房长孙袭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