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页
作品:《大人药别停》 “那你心中之君是谁?”
“襄王。”
或者说是襄王之子。
常梦庭见劝她无解,只得叹息道:“你有多大把握,又有多少资本?”
“禁军有李谆,藩镇则有吕佩仁,而朝中你我之外,还有李儒那个老狐狸呢。”
……
梁帝病危,金陵城中气氛一触即发,风雨欲来山满楼。素日里门庭若市的各位朝官府上皆是门户紧闭。能请假的已经把明年的休假都请了,不能请假地干脆直接摔在宫门前,哎呦哎呦地被送去郎中那;被逼得不得不来当值的则是四处打听,好确定未来领导究竟花落谁家。
李嘉倒是风雨无阻地上朝议事,退朝即坐镇在政事堂中。太子和靖王两边都派了人去找她,无非是想拉拢这个没有名分的兄弟。李嘉态度很明确,你们争你们的,但想我帮你们,没门。
太子和靖王恨得牙痒痒的,也想过干脆除掉李嘉她,但转念一想,这个弟弟是个残废,除了他对自己也没什么好处说不定还给对方留了把柄,便直接将她无视到底。
结果,到头来,满朝人心惶惶之时李嘉这反倒最清净,确也是最忙碌的。
书房的灯火从她回金陵时便不曾熄灭过,前一封折子刚走后一卷文书就已送到。这般通宵达旦的情景落在旁人眼里,皆是感叹,这个残疾的中书相公才是真心为国为民之能者。太子和靖王心里咯噔了下,派人顺来李嘉经手的文书,皆与民生有关,再无其他,便继续放心地把这兄弟搁边上晾着。
关心梁国政局的不仅是金陵中诸位当事人,周围接壤的几个邻国更恨不得把眼珠子贴在梁帝的龙榻上。有的是看能不能掠个边,抢座城;有的则是想着万一这老梁帝挂了,干脆趁机把欠梁国的债给糊弄过去;有的则是在想,你妹啊!又有新帝登基了,又要送礼了!
古,齐王云: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在众人把宝纷纷压在太子和靖王身上时,梁国丝毫不起眼的襄王殿下借着中书令李嘉的东风在梁帝驾崩当夜一举入主龙庭,兵不血刃地夺得了这场皇位之争的最后胜利。
众人的嘴巴都合不拢,紧接着梁国政事堂连发三道政令,追缴太子和靖王余孽,格杀勿论;新帝登基,赋税徭役各轻三年,恩泽四海;最后一件则是,彻查谢家旧案,洗清谢氏冤名。
斩杀太子和靖王两党那日,李嘉亲自登台监斩,头颅落处鲜血四溅,而坐在高台上的李嘉始终面如静水,不曾有一丝变化,旁观者不禁对这个文弱的中书令心生畏惧,亦有人不满。
当下,梁国翰林院院士即时上书,以异常激烈的言辞抨击李嘉对太子和靖王的手段太过残忍,有失仁义之道
“我李嘉所行皆是忠君之事,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地,何愧之有?”李嘉淡淡回道,随即命人将老翰林哄出门外。三日后,老翰林被贬回老家卖红薯,取而代之的则是李嘉亲手提拔出来的门生。
中书令之威,当朝无人可及。
┉┉ ∞ ∞┉┉┉┉ ∞ ∞┉┉┉
“哥……我,大概是真的小看李嘉这个人了。”萧名鼎听着梁国传来的消息一个劲摇头:“他可比你心狠多了。”
持书静看的萧和权动也未动,恍若未闻。
萧名鼎看了眼从梁国回来后就和变了个人似的萧和权,瘪瘪嘴,往嘴里丢了粒花生米,翻过一页,忽然咦了声:“李嘉她辞官了?”
萧和权手中的书裂开一角。
☆、第59章 伍玖
国子监里老师与监生们仍在斗智斗勇,金陵城中秦淮河边香红软绿不变,政事堂的灯火朝起夕灭,百姓人家关心的始终是柴米油盐酱醋茶。青柳妖妖,李府门上的牌匾落了一层又一层的灰,它的存在感如它主人一样微薄到可怜,来往人经过,无人驻足。
无人知道李嘉辞官后去了何处,天下那么大,她的离去犹如孤石落水,连丝涟漪几乎都不曾见着,消失得干干净净。新帝登基的盛况将她留下的那一丝痕迹冲得了无痕迹,那个坐在深火阑珊处的苍白身影,那个总是沉静无言的年轻宰相,在走向仕途巅峰的时刻却选择了功成身退。
“李嘉,你去了哪?”李谆站在李府前看着门上颓废在风中的破旧春符,春符是李嘉亲笔所书,一笔一划极尽工整,宛如其人。李谆伸手拨了拨上了锈的铜锁,叹了口气,转过身往巷口走去,却是愣住了。
巷口立了一个人,黑紫的暮色里面容模糊,李谆怔过后往前走了一步才看得略清楚些:“萧……和权?”
披着黑斗篷的萧和权像是从深思中被他惊醒过来一般,片刻失神后淡淡应了声,眼神越过李谆看向他身后的李府,眼中光泽顿时暗了下去。
两人因着李嘉才说过几次话,算不上多熟,此情此景见面更是无话。李谆默了片刻后,道:“你来迟了。”走近了,他才看清萧和权的面容,一如往昔的英挺而坚毅,只是脸上多了几分憔悴之色,看得出连日奔波的辛苦。李谆稍稍为之动容些许,不禁问道:“莫非连你也不知道她去了哪?”
萧和权眼睛仍然死死盯着李府那扇漆皮斑驳的大门,仿佛那扇门随时都会开启,露出那一双漆黑如墨的眼睛,传来一声轻如呓语的唤声:“萧和权。”
萧和权……这么想着他耳边似乎真的响起了李嘉叹息般的唤声,他蓦地回过头,巷口处只有几片盘旋在冷风里打转的枯叶。萧和权以为自己是恨李嘉的,在发现李嘉处心积虑欺骗他时他确实是恨着的,恨她亲手毁掉了他对她的一腔痴情和一心信任。然而在得知她辞官离去的那一刹那,他明白自己是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