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页
作品:《月魄在天》 “可是、万一……”
“他功夫虽好,不过比起我,还是差了些。”萧辰慢吞吞道,“娘子尽管放心。”
白盈玉噗嗤一笑:“好。”
两人略拿了些吃食,便下车,朝破庙走去。刚进破庙,便听见柴火噼里啪啦作响,热风夹杂着木炭焦味迎面而来,让人甚是和暖。
“两位请坐。”那年轻人让出火堆近旁的位置,请他们过来取暖。
“多谢。”
白盈玉忙道谢,看见火堆旁另外有位长须中年人正低头添柴,应该就是年轻人口中的先生,便又朝他鞠了一礼:“多谢先生。”
长须者抬头微微一笑:“不必客气,坐下来暖暖……”看到萧辰时,他讶然住口,双目瞬也不瞬地盯着他,半晌,一言未发地低下头去,眼中似有泪光闪动。
“先生?”
年轻人看出异状,担心问道。
长须者摆摆手,示意无事,道:“把咱们带的干粮拿出来,热一热。”又朝白盈玉道,“都是路上吃的东西,简陋了些,两位莫见怪。”
见此人古里古怪地,对陌路人竟也这般热情,白盈玉不安道:“多谢好意,不过我们自己带了干粮。……二哥,你坐这里。”因萧辰双目不便,她引着他坐到自己已用帕子掸干净的破旧蒲团上。
看见她小心翼翼扶着萧辰坐下,长须者双目复潮,忙低下头添柴火。
第六十八章 荒山破庙(下)
“听口音,两位似乎并非蜀中人氏?”
萧辰坐下后,貌似客套问道。
长须者点头笑道:“我们是从南边过来的,还是头一遭走蜀道,方知艰难。”
“两位是寻亲?访友?”萧辰又问。
“应该算是访友吧……”长须者目光慈祥地望着他,道,“贤伉俪是蜀中人氏?听夫人的口音似乎也不像。”
“我自小在此长大。”萧辰微微一笑,在袖子底下握了白盈玉的手,“她既然嫁了我,自然就算是这里的人了。”
当着旁人的面,白盈玉禁不住有些羞涩,轻轻挣开手,取了水囊给萧辰喝,又把小玉的笼子往火堆旁凑了凑,让小猫更和暖些。
车夫将马匹安置好,又将马车的被褥等物抱了下来,在破庙内寻了处平整处替萧辰他们铺好,这才踱到火堆旁烤火。
见他辛苦,白盈玉忙把烤热的包子馒头递给他吃。
“这雪下的,再有五、六日就过年了。”车夫边嚼边道,“我和两位打个商量,接下来是不是走快点,家里人还等着我回去过年呢。”
竟忘了人家也是有家有室的人,白盈玉歉然道:“能快点当然好,只是别伤了马。”
“放心,明日到了前面镇上,给马换个钉掌,包管它不再打滑。”
长须者闻言,转头朝那年轻人道:“阿虎,明日咱们也给马换个钉掌。”
那叫阿虎的年轻人应了一声,却又皱眉道:“便是换了钉掌,也来不及在过年前赶回去。”
车夫好奇问道:“两位往何处去?”
长须者不答反问:“你们去哪里?”
车夫没甚心眼,大咧咧答道:“牛头山下的清源镇,从这里再翻两座山头就到了。”
长须者抚掌一笑:“巧了,我们也是去那里。”
听了他这话,阿虎莫名其妙地看了长须者一眼:“还要回去?”
萧辰微笑道:“既是如此,不妨同行,彼此也好有个照应。”
听了他这话,白盈玉也莫名其妙地看了他一眼,却并未言语,只在心中暗自奇怪:萧辰为人,最厌麻烦,绝对不是愿意与人相互照应之人,怎得今日倒热心起来?
“我也正有此意。”长须者笑道。
白盈玉犹豫片刻,问道:“不知先生该如何称呼?”
“在下号清阳,别人都唤我清阳先生。小兄弟如何称呼?”
“我在家排行老二,镇上的人都唤我二郎。”
两人你来我往,皆不透露各自真名实姓,白盈玉听得蹊跷,细瞅萧辰,偏偏他从始至终都是淡淡而笑,似乎对长须者也并未有敌意。这倒更让她一头雾水。
长须者笑道:“我们那里有座清源山,和你们的清源镇正好同名,小兄弟,看来咱们还有些缘分。”
萧辰含笑道:“清源镇是因镇上有十八口清泉所得,不知清源山上是否也有泉水?”
“岂止有泉水,还有三十六洞天,皆是人间难得美景。对了,还有块巨石,浑然天成,便是老君模样,让人叹为观止……”说到此处,长须者猛然住了口,他乍然意识到萧辰目盲,自己说这些景色如何如何,实在不该。
萧辰却仿佛丝毫未觉,道:“那倒真是奇了!”
长须者见状,甚慰。
两人旁若无人,又聊了些彼此家乡的风土人情。
言谈中,长须者虽未说出家乡何处,白盈玉在旁听着,隐约觉得应是比江南更南边的地方。
一时夜深,才各自在破庙中将就歇下。
次日醒来时,雪已停,日头晒在积雪上,明亮亮地直晃眼。
众人收拾好东西上路,长须者果然命阿虎驾马车跟在萧辰马车之后,看来是当真要与他们一路同往清源镇。
“二哥,这个人到底是谁?”白盈玉终于忍不住问萧辰,“你为何要让他跟着我们一块走呢?”
--